李悝变法,最有影响的是撰次《法经》。后来商鞅在秦变法,编次《秦律》,就是以李悝的《法经》为依据的。
赵武灵王时实行“胡服骑射”,主要是军事技术上的改革,但是“强兵”与“富国”都是法家变法的目的。
韩国也曾经进行变法。但是由于变革很不彻底,旧势力没有受到打击,反而造成了一些紊乱。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。他讲究“术”,目的就是在加强对臣民的统治。依申不害的说法,只凭借公开的法是不够的,还要有一套“术”来监督和防止官吏或贵族的舞弊弄法,阳奉阴违,以及瞒上欺下,在君主面前是一套,在人民面前又是一套。不这样,君主的权力又会旁落了,以致酿成“弑君取国”事件的发生。申不害认为只有“术”可以驾御它们,以补“法”之不足。
三晋的兴亡三家分晋后,魏占领了今山西的西南部、陕西东边沿河一带及山东的东南部、黄河以南一部分土地。本来都城在安邑,今山西夏县西北。魏惠王时,为了向河东发展,迁都大梁(今开封市)。大梁处于黄河中游。地位适中。韩占领了今山西省的东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以及山西南部。它的疆土与魏交错。先都平阳(今山西临汾西南),后来迁都宜阳(河南今县),再迁于阳翟(今河南禹县),由西向东发展。公元前375 年韩灭郑后,又迁都于郑(今河南新郑)。
赵在韩、魏的西北,沿边与林胡、楼烦等游牧部落接壤。另外还有一部分土地插入山东东南部,与燕、中山和齐接壤。先都于晋阳(今山西太原市),后来迁于中牟(今河南鹤壁市西),再迁于邯郸(今河北邯郸市)。
以上三晋的地理形势,使它们经常处于战火之中,几乎战国时的各国战争,都无不卷入。三晋的兵力强,也很精练。但除了赵可以向北游牧地区发展以外,韩、魏处于秦、齐对峙的轴线上,四面都是敌国。韩国占领宛、邓,生产铁矿,但宛、邓与楚国接近,后来都被楚夺去。
战国初期,东方诸侯中的宋、郑、鲁、卫还继续存在,但都已很衰弱。
周的国土更小,战国后又分裂为东西周。楚国在公元前445 年灭了杞,前431年又灭了莒,同时不断地攻取郑国的土地。越国在前414 年灭了滕,次年又灭了郯。泗上小国已被楚、齐所占领,齐国不断地侵略鲁、卫和宋。公元前406 年,魏灭中山。后来中山又复国,最后又灭于赵。这时,魏国最强。前354 年赵国曾进攻卫国。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,现在卫国被迫入朝于楚,当然不是魏国所能允许,因此率宋、卫联军包围赵的邯郸。次年赵向齐求救,齐以田忌为将,孙膑为军师,率师前来救赵。于是赵、魏之战变为魏齐之战。齐军不是直接到邯郸救赵,而是乘虚去攻大梁,齐魏两军在桂陵(今河南长垣县西北)相遇。结果齐大胜魏军,擒获了魏的军师庞涓。这次齐国战胜魏国是孙膑对庞涓在军事战略战术上的胜利。
魏攻赵邯郸的时候,秦也在元里(今陕西韩城西南)打败了魏军,旋率师伐韩,深入韩地。在齐军大败魏于桂陵的同时,楚也攻取魏的睢水,秽水间地。但是后来魏国逐步扭转战局,还是把赵都邯郸攻克了。前352 年魏惠王调用了韩国军队,在襄陵打败了齐、宋、卫的联军。由此可见魏国兵力并没有因桂陵之战失败而丧失了强盛的声威。前344 年魏又举行逢泽(在今河南开封)之会,遭到韩国的抵制。
公元前342 年,魏国向韩进攻,韩又向齐求救。齐威王接受了孙膑的建议,并不马上出兵,直到前341 年齐军才赶到马陵(今河南省范县西南)。马陵道路狭窄,两旁多阻碍,又在夜里,当魏军进入马陵时,齐伏兵四起,万弩俱发,魏军大乱,太子申被俘,庞涓自杀。齐国又一次获得战略上的大胜。同时秦、齐、赵又三面围攻魏军,魏反攻又失败。次年魏公子卬和秦卫鞅交战,公子卬中计被俘。这是魏国又一次的惨败。
公元前344 年,齐、魏会于徐州,互相称王。公元前333 年,赵攻魏,并为了防止齐、魏联合进攻,在漳水、滏水之间建筑长城。这时秦又取得魏的河西郡。
公元前325 年,秦惠文君也称王。同时魏、赵、韩、燕、中山五国相王。魏在连遭失败之后,国力衰落下去,齐、秦显得强大。于是国与国之间出现了“合纵”和“连横”的斗争。公元前318 年,三晋和齐、楚联合攻秦,兵至函谷,不胜而还。这是第一次的“合纵”战争。同时秦用张仪主张,以连横破坏合纵。
战国中期之初,秦集中力量于西南开发,也就暂时放松了对三晋的压力。公元前316 年秦灭巴蜀,获得了丰富的粮食仓库。同时秦兼并了义渠的土地,巩固了北疆。前314 年齐宣王趁燕国子之叛乱攻取了燕。前312 年秦、魏、韩联合,与楚、齐开战。这是张仪连横战略的成功。秦当时主要在破坏楚、齐的联合,楚怀王轻信张仪,结果不仅损害了楚齐关系,也损害了楚本身的利益。
公元前308 年秦攻占韩的宜阳(今河南宜阳县西)。前306 年,楚灭亡了越。
楚怀王不明当时形势,仍倒向秦的一边,以致引起韩、魏和齐的联合。
公元前301 年,齐、魏、韩三国联军攻楚的方城,在泚水旁的垂沙打败了楚军。前298 年,齐、韩、魏三国进攻秦,一直打到函谷关。
赵因为地处北边,与游牧部落接壤。赵实行“胡服骑射”,这完全是为了军事上的需要,但也引起了旧贵族的反对。公元前310 年,赵灭中山。这时,赵和齐、燕的矛盾日益增长。而燕要富国强兵,赵、齐又都是它的敌人。苏秦在燕,主张联合五国攻秦或者攻齐。因为赵国相当强大,苏秦认为,如果齐、赵联合,对燕不利。他奔走于齐、赵之间,其目的就是阻止他们的联合,使赵和韩、魏一致对秦或者对齐。
2024-07-10
2024-06-20
2023-06-02
2023-04-03
2023-04-03
2023-03-26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
2023-02-13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
2023-01-31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
2023-01-28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
2023-01-28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
2023-01-27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
2023-01-27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
2023-01-26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
2023-01-26
联系我们
胡永华 邮箱:444565820@qq.com 电话:13097592190
李日宏 邮箱:1191878849@qq.com 电话:130965495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