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话说到了齐国以前的各族兴亡史。最初居住在这里的是少皞氏的支族爽鸠氏,后来是虞夏的诸侯季蒯氏,又后来是殷商的诸侯逢陵氏,又后来是殷商的支族蒲姑氏①,最后才是齐太公。他们一代又一代地留传下来,有的早被兼并,迁徙,如蒲姑氏,殷亡以后就渡过渤海湾而到了辽东半岛。他们在那里也建立了国家②。
据史载,齐初建国的时候,太公到营丘去,行动迟缓。他住在一个小客栈里休息。客栈的主人有意地说:“吾闻时难得而易失,客寝甚非就国者也。”太公听了主人的话,便立刻穿上衣服,加紧赶路。天大亮前,赶到了营丘。莱夷这时也已派兵来到营丘“争国”。这一故事说明齐是在与当地部落的斗争中,建立起来的。莱夷散布于渤海一带,它们与齐国争雄。姜太公如迟一步,就可能会失掉机会。
齐国处在许多古老氏族部落及殷遗民的包围中,他不能不接受当地的文化,其中包括东夷文化和殷商文化。这里又有一个故事,说太公的儿子吕伋就国后三个月即往宗周“报政”。周公见他如此迅速回来,有些奇怪。吕伋说:“简其礼,因其俗,故疾。“大概他感到要用周的统治方式去统治这一带的居民是不可能的,故不如“简其礼,因其俗,”以迁就他们。由此也可知齐、鲁的统治方式颇有不同。《史记·齐世家》记载:“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(?),子丁公吕伋立,丁公卒,子乙公得立。乙公卒,子癸公慈母立。癸公卒,子哀公不辰立”。这一世系是依庙号记载下来的,是以天干纪名,和殷商相同,而不同于周。据此,也可证明齐接受了殷文化。还有齐国的婚① 均见杜注。
② 参考徐中舒《西周史论述》下,1979 年。四川大学学报第四期。
姻状况,也保留了更多的殷商和东夷的习惯。
燕、齐、鲁、宋等国都有祭社的风俗习惯,尤其是燕、齐、宋为最盛行。鲁秉周礼,鲁庄公要到齐国观社和“矢鱼”,遭到鲁国一些大臣的反对。因为这祭社和“矢鱼”的活动,都是有关男女青年幽会的事情,鲁国已经不大实行了,而齐国却仍然还保留着这种殷商或东夷的风习。
齐国男女恋爱和婚姻关系也颇为自由。由于盛行“男从妇居”的婚制,所以女儿往往不出嫁,而是男子来女家生活。后世所谓“赘婿”,也就是这样发展来的。到春秋时,齐国的婚姻关系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群婚的因素。齐襄公的妹妹已出嫁于鲁桓公,但是襄公仍与她幽会。春秋时期,东方诸侯国中男女关系都相当紊乱,但是象襄公这样的行为倒是绝无仅有的。
襄公在位十二年,为公孙无知所害。襄公死后,国内贵族高氏和国氏拥护在莒的公子小白回国。另一派贵族则拥护在鲁国的公子纠。两方经过战斗,公子小白先回国就位。他就是著名的霸业开创者齐桓公。从他以后,齐国也兴盛起来,成为强国。
齐桓公的霸业周室东迁后,王室衰微。当时,北方的戎狄,越过太行山向东侵扰,从东北兴起的山戎也乘机扰乱燕齐边境。南方江汉流域的楚国也骎骎北上,在华夏诸侯看来,它也是蛮夷之一。在这样形势之下,中原各国岌岌可危。齐自太公时,始封于营丘,不久迁于薄姑(今山东博兴)。公元前690年,齐灭纪,接着又灭谭(今山东谭城)、灭莱(今山东黄县),它更向渤海以东发展。齐的国势不断趋向强大。这时鲁国常常受到齐的压迫而衰微下去。(公元前681 年齐桓公五年),齐伐鲁,鲁败,迫献地以和。鲁曹刿力争,齐才不得不归还从鲁国夺去的地方。从此齐威震诸侯,桓公始霸。
公元前663 年,从东北方向侵入的山戎攻伐燕国。燕国这时始见于春秋。它求救于齐。桓公救燕,经孤竹而伐山戎。齐桓公打败了山戎之后,便把孤竹也灭掉了。这时齐国的势力向北也有发展。前661 年,北方的狄人已经越过太行山,逼近黄河以北,于是侵卫(今河南淇县),侵邢(今河北邢台县),严重地威胁周王室和中原各国的安全。管仲因此对齐桓公说:“戎狄豺狼,不可厌也,诸夏亲昵,不可弃也。宴安酖毒,不可怀也。《诗》云:‘岂不怀归,畏此简书’。”①齐桓公称霸所遵循的政治路线,后人总结为管仲这段话,就是“尊王攘夷”的理论根据,这在当时起了团结华夏诸侯的作用。齐桓公时,江南还有徐楚和一些民族部落,它们都为周王室承认为诸侯,但是它们时叛时服,而被华夏诸侯认为是蛮夷之邦,因此当时齐桓公称霸,除了北抗戎狄以外,还要抵抗楚国。这时楚国的力量强大,陈、蔡、郑、宋等国无不受其威胁。因此齐要称霸,必须付出大力去对付楚国。
公元前656 年,齐桓公以蔡亲楚,讨代蔡园,邀集诸侯在召陵(今河南郾城县)会师,向楚国问罪,问楚国为什么“包茅不入”(包茅是祭天用的茅草),以致“王祭不供(祭品不齐全)”。又责问其国,周昭王“南征不复”的原因何在。楚使屈完承认“贡之不入”确是楚的错误,至于昭王南征不复,“君其问诸水滨,”楚的态度虽相当强硬,但齐能会诸侯伐楚,向楚① 《左传》,闵公元年。
问罪,迫楚在召陵结盟,这是齐霸业的一个高峰。
公元前651 年,齐桓公在葵丘(今河南兰考县东)邀集诸侯会盟。周王派宰孔来参加,赐给桓公“彤弓矢、大路”,这实际上是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,使他获得了“专征伐”的权利。自此开始了“礼乐征代自诸侯出”的局面。原来,在以前所谓“天下有道”的情况下,本应该由天子来召集盟会,发布作战命令的,现在却由诸侯代替了。在戎狄交侵、诸侯相互攻代的形势下,有一个霸主出现,相对稳定了当时的局面,这是齐桓公的功劳。齐的内乱与鞍之战公元前643 年,齐桓公死。诸子之间为了争夺君位而发生不断的斗争,齐国便中衰了。齐桓公的夫人有王姬、徐姬和蔡姬三人,都未生子。另有“如夫人”者六人,长卫姬生无诡,少卫姬生惠公元,郑姬生孝公昭,葛嬴生昭公潘、密姬生懿公商人,宋华子生公子雍。春秋时期贵族流行多妻妾制,甚至姊妹二人同嫁一人,而嫡庶未分,诸子之间为君位继承不断发生斗争。桓公生前曾经委托宋襄公为公子昭的保护人,并已预立为太子。但齐桓公又宠卫姬,答应了立她的儿子无诡为太子。桓公病,五公子树党争立。桓公卒,遂相攻杀。易牙、竖乃立公子无诡为君,太子昭奔宋。宋襄公兴师伐齐。齐人恐,杀公子无诡,迎立太子昭,是为孝公。后来开方杀孝公,立昭公潘。昭公卒,弟商人杀太子自立,是为懿公。懿公为其仆丙戌与御潘职所杀害。于是少卫姬的儿子元立,是为惠公。自公元前643 年到前608 年,齐国五子争立。接着齐国又发生贵族之间的争权斗争。
2024-07-10
2024-06-20
2023-06-02
2023-04-03
2023-04-03
2023-03-26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
2023-02-13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
2023-01-31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
2023-01-28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
2023-01-28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
2023-01-27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
2023-01-27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
2023-01-26
山西省首届“韶华杯 祖国有我”获奖作品展示——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
2023-01-26
联系我们
胡永华 邮箱:444565820@qq.com 电话:13097592190
李日宏 邮箱:1191878849@qq.com 电话:130965495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