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

密码

安全问题

注册 忘记密码?
  •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,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,请大家阳光交流,不吝赐教!评论需要登录账号,没有账号点击注册。
边塞艺苑
红色三部曲之《毛泽东与蒋介石》
来源: | 作者:叶永烈 | 发布时间: 1089天前 | 6339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毛泽东把目光移向沈阳。往常,他在起床之后,总要沿着西柏坡苇塘边散步。在那些日子里,苇塘边再也见不到毛泽东的身影。他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,已经没有散步的时间。    

    蒋介石从孤城沈阳飞往北平。虽然他明知沈阳已危在旦夕,仍要作最后的挣扎。蒋介石把杜聿明召至北平,任命他为东北“剿总”副总司令,要他无论如何夺回锦州。    

    然而,东北的败局已经无可挽回。十一月二日,沈阳、营口两城均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攻下。国民党部队十四万九千余人被歼。至此,东北全部解放,辽沈战役宣告结束,全歼国民党部队四十七万人。    

    蒋介石不得不垂头丧气地由北平飞回南京。蒋介石竟是那么不经打,这出乎毛泽东的意料。这样,毛泽东在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为新华社写了题为《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》,对他自己两个月前所作的五年打倒蒋介石的估计,作了郑重更正。    

    毛泽东写道:“原来预计,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,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,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。现在看来,只需从现时起,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,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。”《毛泽东选集》,第四卷,一三六一页,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。    

    



第九部分:国共决战五十五万蒋军受歼淮海


    东北尚在酣战之际,毛泽东已在部署另一场大会战。这一会战,毛泽东称之为“淮海战役”。蒋介石称之为“徐淮会战”,又称“徐蚌会战”。    

    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一日,毛泽东在西柏坡给华东野战军、中原野战军发出了一份重要电报,即《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》。诗人气质的毛泽东,在制定作战计划时,却是那么的严谨。后来的事实表明,战争几乎完全按照毛泽东的这一电报所设计的“蓝图”进行。毛泽东要求,“你们以十一、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”。这一回,他采取与辽沈战役不同的战略:辽沈战役时,毛泽东集中全力先攻其尾,即长春—沈阳—锦州这一长链之尾;如今,他却改用中心开花。    

    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:“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,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,完成中间突破。”于是,黄伯韬兵团成了“锦州第二”——国共争斗的新焦点。    

    为了打好淮海战役,毛泽东决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,由邓小平、刘伯承、陈毅、谭震林、粟裕五人组成,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。    

    蒋介石对徐淮会战,也极为关注。蒋介石声言:“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,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。务必团结苦斗,期在必胜。”蒋介石要国防部拟订了《徐蚌会战计划》。然而,毛泽东处于攻势,蒋介石处于守势,战争主动权全都掌握在毛泽东手中。按照毛泽东的计划,第一个挨打的是黄伯韬兵团。自十一月六日起,黄伯韬兵团受围于徐州以东的新安镇碾庄地区。黄伯韬虽非蒋介石嫡系,但实力颇强,乃蒋介石在华东的主力。就在六日那天遭到猛攻时,黄伯韬对蒋介石派来的战场巡视官说道:“共军先打我这个兵团是肯定的,而且陈毅的主力达四十万,集中来打我这个十五万人的兵团,本兵团是必败的;这次是主力决战,关系存亡,谁也走不了。我受总统知遇之隆,生死早置之度外,绝不辜负总统期望。”黄伯韬还颇为感慨地说:“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,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,我们则阳奉阴违。”果真,黄伯韬斗不过陈毅。虽说蒋介石三次派飞机空投亲笔信,勉励黄伯韬殊死奋战,毕竟无济于事。打了半个月,黄伯韬兵团覆没。黄伯韬带着一批亲信,在小黄庄东北的一个小院,作最后的抵抗。黄伯韬在受伤后自杀身亡,搜身时发觉他的衣袋里还放着蒋介石空投给他的亲笔信,写着“固守待援”……黄伯韬的第七兵团十七万八千多人被歼。    

    “捷报!捷报!歼灭了黄伯韬。这一仗,打得实在好,实在好。同志们的功劳,真不小,真不小……”歌声在战场飞扬,中国人民解放军士气大振。在黄伯韬受困之际,蒋介石派第十二兵团前去救援,又在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陷入重围。毛泽东开始了第二阶段战役。到十二月十五日,这一兵团十二万人覆灭,司令黄维被俘。    

    黄伯韬、黄维这“二黄”被歼,徐淮一带只剩下杜聿明手下的三个兵团,共三十万人,即邱清泉兵团、李弥兵团、孙元良兵团。本来,奉蒋介石之命,杜聿明增援黄维。黄维遭歼,蒋介石知大事不妙,急令杜聿明率部放弃徐州,绕道永城南下。    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