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

密码

安全问题

注册 忘记密码?
  •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,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,请大家阳光交流,不吝赐教!评论需要登录账号,没有账号点击注册。
  •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,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,请大家阳光交流,不吝赐教!评论需要登录账号,没有账号点击注册。
边塞艺苑
中国通史第七卷-中古时代-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(上)
来源: | 作者:白寿彝 | 发布时间: 1104天前 | 6620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指南针发明以后,很快就被应用于航海。朱彧《萍洲可谈》明确记载:“舟师识地理,夜则观星,昼则观日,阴晦观指南针。”稍后,徐兢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》也提到“惟视星斗前迈,若晦冥,则用指南浮针,以揆南北”。而南宋咸淳间成书的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则说,航海行船“风雨冥晦时,惟凭针盘而行。乃火长掌之,毫厘不敢差误,盖一舟人命所系也”,“全凭南针,或有少差,即葬身鱼腹”。其中提到“针盘”。比之稍早的赵汝适《诸蕃志》也曾说“舟舶来往,惟以指南针为则,昼夜守视惟谨,毫厘之差,生死系矣”。① 方勺:《泊宅编》卷10。

  ① 曾公亮:《武经总要》前集卷15。

  ② 沈括:《梦溪笔谈》卷24。

  ③ 王振铎:《司南指南针与罗经盘》和《中国古代磁针的发明和航海罗经的创造》,均见王振铎《科技考古论丛》,文物出版社1989 年版。

  以上引文大体上可以说明,两宋时期的航海,在一般情况下主要依靠天文导航,而在阴晦天,则用浮针作为导航的辅助设备。在南宋中期以后,航海技术继续有所发展,海上行船已主要依靠指南针(罗经)来导航了。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,是对中国和世界航海事业乃至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。

  造船与航海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古代造船业大发展的时期,出现了许多具有优良性能的新船型和改进船型,造船能力和造船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。如宋代的造船业规模更大,在泉州、虔州(江西赣州)、潭州(湖南长沙)等地设有26 处船场,每年造船3000 多艘,其中尤以明州(浙江宁波)、温州两处造船量最多。史载:“哲宗元祐五年正月四日诏温州、明州每年造船以六百只为额”①。当时建造的大型海船,如出使高丽的使臣乘坐的“神舟”,载重量可达万石(约600 吨)。有的远洋商船也相当大,吴自牧《梦梁录》说:“海商之船大小不等。大者五千料,可载五六百人。中者二千料至一千料,亦可载二三百人。”

  这一时期创造的各种新型船,如多桨船、马船、铁壁铧觜海鹘战船、飞虎战船、无底船等,也都很著名,并在当时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金朝船工还设计制造了一种“舡头傅铁”的铁头船。这实际上是一种适宜于在北方河道中破冰行驶的船只,造法虽然较为简单,却很实用。又如采用桨轮驱动,是我国古代造船技术的一项重要成就。史载唐代李皋曾创制二轮车船,而宋代杨么农民起义军的高宣,又创制大型桨轮战舰,吃水一丈多,有二三层楼,可载千余人,“以轮激水,其行如飞,旁置撞竿,官舟迎之辄碎”①,具有很大的威力,这是对“车船”的改进和发展。

  就基本船型而言,宋代有著名的沙船,当时称为“防沙平底船”。沙船是平底的,不怕搁浅,尤其是在风浪中比较安全。而福船则是一种尖底海船,主要行驶于远海和南洋,宋人曾说:“海舟以福建为上。”②1974 年,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宋代海船,船身扁阔而尖底,原船通长约34.55 米,宽9.9 米,深3.27 米,排水量达374.4 吨。这艘古船,有13 个船舱。从龙骨到舷侧共有14 行船板,最厚的分为三层叠合共厚18 厘米,并混合使用搭接和平接两种方法。用麻丝、竹茹和桐油灰捣合艌缝。据研究,该船结构合理,坚固耐用,具有良好的适航与抗沉性能,从中可见宋代海船建造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。

  在船舶设计制造方面,这一时期也有很多创新。如宋熙宁年间(1068—1077),黄怀信凿渠引船将御苑金明池作为大船坞以修理龙舟的方法;绍兴七年(1137)处州知州张觷在造船时,创用“先造一小舟,量其尺寸而十倍算之”①,这种先做模型再放样造船的方法,创造了船模放样的造船技术。金朝正隆年间(1156—1160),张中彦也“手制小舟才数寸许,不假胶漆而首① 陈元靓:《事林广记》卷10。

  ① 《宋会要辑稿》食货50 之4。

  ② 《宋史·岳飞传》。

  ① 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176。

  尾自相钩带”②。而宋代文献中所说“船样”,可能就是船图和工料定额。如施德操《北窗炙炙录》记载当时造700 料船,每船要用铁钉400 斤,后来又降为200 斤。此外如采用水密隔舱、采用铁锚和平衡舵、有些船增设浮板等,也都是改进船舶性能的重要措施。以上这些都是这一时期称得称道的造船技术成就。

  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,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,辽宋夏金时期的航海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。如宋代到南海诸国的航线包括了东南亚、阿拉伯以及非洲东海岸的广大地区。当时海船所到的地区和国家有五六十处,远远超过了唐代的活动范围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有了相应的进步。总的来说,这一时期在航海技术方面有三项重要成就:一是对海洋潮汐的研究,二是航海图的绘制,三是指南针用于航海③。如我国唐代可能就已经有了引导船舶航行的航海用图,但据今所知,到了宋代才有关于航海图的明确记载。宣和五年(1123),徐兢所著《宣和奉使高丽图经》提到:“谨列夫神舟所往岛、洲、苫、屿而为之图”,但可惜的是现仅存该书文字部分而图已失传。南宋末金履祥曾建议朝廷派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,攻打燕京,并详细绘制了一幅海图,备记海船所经岛屿的航路,“难易远近,历历可据以行”。但南宋朝廷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。后来元人得到了金履祥绘制的图和说明,并经实地考察后,据以绘成图本,作为海上漕运的实用海图,元明两代又将其刻印成书,此即著名的《海道经》。航海图是海上航行的重要依据,在西方,直到14 世纪才出现为实用目的而绘制的航海图。

更多
精彩评论
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
收藏文章
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,是否删除
取消
确定
图片正在上传,请稍后...
评论内容为空!
该评论已关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