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

密码

安全问题

注册 忘记密码?
  •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,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,请大家阳光交流,不吝赐教!评论需要登录账号,没有账号点击注册。
边塞艺苑
中国通史第六卷-中古时代-隋唐时期 (下)
来源: | 作者:白寿彝 | 发布时间: 1101天前 | 5816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① ②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二五,代宗大历十年。

  耳!”①李宝臣这才如梦初醒,既恼怒又羞愧,但悔之已晚,只好退兵。北线也相安无事了。

  故伎重演唐廷调动了八个藩镇的兵力进讨魏博镇,战争打了近一年,始终未能取得多大进展,双方相持不下。这时,田承嗣曾两次上表,请求入朝谢罪;李正己也屡次上表为他说情,请朝廷允许他改过自新。大历十一年(776)二月,唐代宗下诏,赦免其罪,恢复其官爵,准许与家属一起入朝,“其所部拒朝命者,一切不问”②。

  田承嗣的再次请求入朝,不过是故伎重演。虽然获得了朝廷的再次赦免,恢复了官爵,并准许入朝,但他并非诚心归顺朝廷,因此逗留不朝。仅过了三个月的时间,便再次挑起了战端。同年五月,汴、宋留后田神玉卒,都虞候李灵曜杀死兵马使、濮州刺史孟鉴,并勾结田承嗣为外援,欲专擅汴、宋。但朝廷却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、宋等八州留后,以李灵曜为濮州刺史。李灵曜以有田承嗣在背后撑腰,拒不奉行诏命。朝廷无亲,即改命李灵曜为汴宋留后,并派遣使者前往汴宋宣慰。田承嗣为了表示支持李灵曜,不久即出兵攻略滑州,击败了永平节度使李勉。

  有田承嗣为靠山,李灵曜虽被任为汴宋留后,却得陇望蜀,欲望更大。

  他仿效河北诸镇,擅自把自己的党羽分别任为八州刺史和县令。对于李灵曜的骄横不法,朝廷不得不兴师动众。九月,诏命淮西、永平、河阳三城、淮南、淄青五镇出兵讨伐李灵曜。五镇进兵神速,其势难当,李灵曜连战失利。十月,即被诸镇兵围困于汴州城内。田承嗣见李灵曜危在旦夕,即派田悦率兵火速救援。田悦率兵南下,于匡城击败永平、淄青两镇兵,并乘胜向汴州挺进。不料在汴州城北安营后,夜间遭淮西裨将李重倩率轻骑数百袭击,“纵横贯穿”,大杀一阵,营内惶恐不安,淮西节度使李忠臣、河阳三城使马燧乘机“鼓噪而入”,田悦军不战而溃,“将士死者相枕藉,不可胜数”。李灵曜绝望无救,连夜出逃,逃跑中被俘,被送往京师处斩。①田承嗣始终不入朝,再加上助李灵曜作乱,又激怒了朝廷,于是唐代宗于大历十二年(777)三月再次诏令讨伐。这次颁行的讨伐诏令只不过是虚张声势,田承嗣又一次上表谢罪,事情也就不了了之,朝廷又很快“悉复承嗣官爵,仍令不必入朝”②。

  这时,田承嗣已据有魏、博、相、卫、洺、贝、澶七州之地,拥有军队十多万人,成为河北三镇中的强者。他与其他藩帅“相与根据蟠结,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”,专擅官爵、甲兵、租赋与刑杀之权,在境内筑垒、缮兵,因此,“虽在中国名为藩臣,而实如蛮貊异域焉”③。

  遗患后世① 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二五,代宗大历十年。

  ② 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二五,代宗大历十一年。

  ① ②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二五,代宗大历十一年、十二年。

  ③ 《资治通鉴》卷二二五。

  大历十四年(779)二月,田承嗣卒①。时年七十五。田承嗣虽有十一个儿子,但他更喜爱的是勇冠三军的侄子田悦,及其临终时,遂命田悦知军事,让诸子辅佐。自田承嗣专擅魏博镇以后,四世传袭,历时四十九年。

  田承嗣是安史之乱中的干将,他骁勇善战,又狡诘多算,反复无常。降唐后,又桀骜不驯,悍然劫夺他州郡,与朝廷分庭抗礼,首开河北三镇割据称雄之肇端,致使河北三镇,“讫唐亡百余年,卒不为王土”②。田承嗣则是其罪魁祸首。

  ① 田承嗣卒年史书记载不一,《旧唐书》本传作“大历十三年九月”,今从《资治通鉴》与《新唐书》本传。

  ② 《新唐书》卷二一○《藩镇魏博序》。

  第二十七章唐代宗第一节率军平叛,收复两京唐代宗(726—779)初名俶,肃宗长子,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。十五岁时封为广平王。玄宗诸孙百余个,只有李俶为嫡皇孙,相貌又与诸孙不同,故玄宗格外喜欢他。他从小好学,专攻《周礼》与《易经》,学习儒家经典,仁孝温恭,言谈举止皆符合礼仪,器宇度量弘深,宽厚能断,喜怒往往不见于外表。

  至德元载(756)六月,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,李俶从肃宗、玄宗逃往成都,在马嵬驿事变后,他与弟建宁王李倓劝说肃宗北上灵武。肃宗于灵武即位后,组建朝廷,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,诸将皆归他指挥调度。时李泌为元帅行军长史,元帅府置于禁中,广平王与李泌朝夕计议,以处理军机之事。当时朝廷草创,临时召募的兵员少,又没有战斗力。广平王“推心示信,招怀流散”,及随肃宗到达彭原后,“兵众数万”。

  至德二载(757)正月,狡猾阴险的宦官李辅国附会肃宗宠幸张良娣,互相唱合。建宁王李倓屡次向肃宗奏言此事,李辅国与张良娣反诬奏建宁王“恨不得为元帅,谋害广平王”①。肃宗一怒之下,赐死建宁王。广平王李俶为此有些内怕,欲谋杀李辅国和张良娣,经李泌劝说而止。

  宰相房琯进击叛军失败,郭子仪奉命回军凤翔时在途中又遭叛军重创,因此叛军一时气焰嚣张,屡次袭扰凤翔,广平王“选求勇干,频挫其锋”,肃宗朝廷安宁,“士心大振”。

  九月,广平王李俶为元帅,郭子仪为副元帅,率朔方等军及回纥、西域之兵十五万人,号称二十万,从凤翔出发,东讨叛军。广平王与回纥叶护结为兄弟,叶护大喜。官军进至长安西,于香积寺北大破叛军,斩敌六万人,叛将张通儒弃城逃走,官军一战收复长安。回纥军欲入长安,大肆抢掠。原来肃宗曾与回纥约定:攻克两都之后,土地、士庶归唐,金帛、子女归回纥,因此回纥欲按约定行事。广平王拜于叶护马前说:“今始得西京,若遽俘掠,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,不可复取矣,愿至东京乃如约。”叶护立即跳下马答拜,跪下捧着王足,说:“当为殿下径往东京。”百姓、军士、胡兵见广平王下拜,皆感动流泪说:“广平王真华、夷之主!”肃宗听到此事后,也高兴地说:“朕不及也!”②官军整队入城,百姓老幼夹道欢呼悲泣。广平王在长安停留了三天,安抚士庶,休养将士,之后以太子少傅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,自己率大军东追叛军。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