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

密码

安全问题

注册 忘记密码?
  •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,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,请大家阳光交流,不吝赐教!评论需要登录账号,没有账号点击注册。
边塞艺苑
中国通史第三卷-上古时代 (下)
来源: | 作者:白寿彝 | 发布时间: 1099天前 | 4379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公元前635 年和前622 年,秦人两次伐都。鄀也是前代遗留下来的古国,原在河南内乡的商密,后南迁至湖北宜城,从此分为下鄀(商密)和上鄀(宜城)。由于下鄀与秦交界,受到秦的压迫而南迁,投靠楚。

  濮是一个古老的原始部落,种类繁多,史称“百濮”。它也由丹阳荆山山区渐渐向南迁徙,到达楚国的西南边境。公元前611 年,楚庄王三年,楚国大饥,西南的部落乘机骚动。《左传》文公十六年记载:“楚大饥,戎伐其西南,至于阜山,师于大林。又伐其东南,至于阳丘,以侵訾枝。庸人率群蛮以叛楚。濮人率百濮聚于选,将伐楚,于是申、息之北门不启。楚人谋徙于阪高”。所谓戎,也就是“百濮”。根据这段记载,大略可以探知这些部落或聚或散,非常顽强。当今桐柏山、大洪山之间,就是他们的根据地。所以他们乘楚饥荒,出来攻击、骚乱。

  庸,在周武王伐纣时,原在周的西南,今陕西、湖北、四川三省交界的地方。楚迁于丹阳并占领了南阳盆地以后,庸也到了随县、枣阳一带。百濮之乱,庸人带头叛楚,以致申、息的城门都不敢开,楚也想迁都,以避其锋,形势是够危急的①。但是楚庄王坚决抵抗,庸、麇等国被楚所灭。这时庄王在国内又消灭了若敖氏的叛乱,他的权力大为巩固。

  自楚武王至文王时,不断对外战争,汉阳诸姬和诸姜小国已基本上被消灭了。楚国从此北上争霸,东进江淮。春秋时期楚国始终是南中国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。

  北上争霸与东进江淮楚自武王文王积极经营南阳以后,便打开了北上争霸与东进江淮的道路。公元前684 年,楚败蔡师,并俘蔡侯献舞而归,这是楚向华夏诸侯公开挑战的开始。息侯的夫人是陈君的女儿,与蔡侯夫人是姊妹。息侯路过蔡国,蔡侯对息妫无礼,因此引起息侯对蔡侯报复的念头,并求助于楚。这时,楚文王正想北上争霸,便答应了息侯,先向息挑战,趁蔡侯前来救息时,将他俘虏。蔡、息都是姬姓诸侯,息在淮水以南(今河南息县西南),蔡在淮水以北,申吕以东。蔡被伐,息也受到威胁。公元前682 年,息终于被楚所灭,不久申也被灭。从此申、息成为楚国直属的县,北上争霸的桥头堡。

  公元前666 年,楚令尹子元伐郑。他是成王的叔父,因成王即位不久,大权落在他的手里。楚要北上争霸,不能不通过陈、蔡、宋、郑战争就因此展开了。

  据说,令尹子元这次伐郑以后,行动更为放肆。他喜欢妫夫人,居然住进王宫。射师斗廉进宫劝阻,子元不但不听,反而把斗廉抓了起来。成王、妫夫人与申公斗班等人密谋,由斗班及其父斗御强联合斗梧、斗谷於菟等,率领甲士,包围王宫,杀死了子元。成王于是任命斗谷於菟为令尹。斗氏一族原是若敖氏的分族,这次的宫廷斗争实际是一场宗族间的政治斗争。《左传》庄公三十年记:斗谷於菟“自毁其家,以纾楚国之难”,他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是出了大力的。

  这时正值齐桓公称霸。他以“尊王攘夷”为旗号,联合诸侯共同抗御戎狄。楚国被认为是南方蛮夷的国家,也在齐防御之列。公元前656 年春,郑向齐告急。齐桓公率领鲁、宋、陈、卫、曹诸国军队前来救援。他先去讨伐依附于楚的蔡国,蔡不战而降。接着便向楚国进发。楚派屈完去与齐桓公谈判。管仲代表齐桓公,责问楚为什么“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”为什么“昭王南征而不复”。屈完回答说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”①齐桓公觉得楚国不会轻易屈服,也就自动退兵于召陵(今河南郾城),与楚结盟,维持了表面上的霸主形象。

  ① 据《左传》的记载看来,申、息应在楚东,而戎出自西南,不致使申息北门不启。① 《左传》,僖公四年。

  楚成王北上争霸受阻,他改向江淮东进。当时,江淮流域到海边一带,还散布着徐、舒等偃(嬴)姓部落,道路不通,楚成王半途折回。公元前655年,楚国伐许(今河南许昌),公元前649 年伐黄(今河南潢川县)。楚穆王时已灭六、英(今安徽六安和河南固始)。楚庄王时灭舒蓼(今安徽庐江县),又灭舒庸。这一连串的战争规模不大,却是楚国势力的不断向东发展。齐桓公死后,宋襄公不自量力,企图称霸。公元前639 年,他邀集齐楚在宋国鹿上(今安徽太和)举行会盟,目的是要齐楚和其他诸侯小国奉他为霸主,并决定秋季在睢(今河南睢县东南)再次再行会盟。楚成王表面上都同意了。到了秋天,楚、郑、陈、许、曹等国果然如期来会。宋襄公主持会盟,楚成王却早埋伏下甲士,当场执住宋襄公,并即进军宋国。宋国军民尽力抵抗,幸未酿成亡国大祸。

  宋国称霸失败,北方诸侯足以抵抗楚国的只有晋国。公元前633 年楚成王会合陈、蔡、郑、许等国军队进攻宋国。晋文公召集大臣研究对策。狐偃说:“曹刚服从于楚,卫国又与楚结亲。我们如果打曹卫两国,楚国一定会来救援。这样,宋国之围也就可以解除。”这时,陈、蔡、郑、许等国都亲楚国,只宋亲晋,可见楚国之强。晋文公接受了狐偃的建议,公元前632 年初春,晋文公将伐曹,假道于卫,卫人弗许。于是晋军南渡河,侵曹伐卫。这时,晋文公与齐盟于敛盂。卫侯感到害怕,要想与晋国结盟,晋不同意。卫侯想投靠楚国,而国人不愿意,反驱逐卫君出国。晋军很快占领了卫国的五鹿(今河南濮阳县南)与秦齐两国结盟,使他们保持中立。然后晋军急攻曹国,俘虏了曹共公。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