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

密码

安全问题

注册 忘记密码?
  •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,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,请大家阳光交流,不吝赐教!评论需要登录账号,没有账号点击注册。
边塞艺苑
《千家诗》
来源:边塞艺苑 | 作者:刘克庄编 | 发布时间: 898天前 | 844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    “和”就是以诗互相酬答。如杜甫的《和贾舍人早朝》就是和贾至的。贾至写了《早朝大明宫》:“银烛朝天紫陌长,禁城春色晓苍苍。千条弱柳重青琐,百啭流莺绕建章。剑珮声随玉墀步,衣冠身惹御炉香。共沐恩波凤池上,朝朝染翰侍君王。”这首诗一出,杜甫、王维、岑参纷纷写诗唱和,杜甫诗曰:“五夜漏声催晓箭,九重春色醉仙桃。旌旗日暖龙蛇动,宫殿风微燕雀高。朝罢香烟携满袖,诗成珠玉在挥毫。欲知世掌丝纶美,池上于今有凤毛。”杜甫的这首诗是从内容上唱和,并不和韵。晚唐时也有同韵相和的。


    三、《千家诗》所选入的诗,几乎都是近体诗。所谓近体诗,是初唐时期产生的一种新诗体——律诗和绝句,它们在字数、声韵、对仗、结构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格式和规律。唐人把这种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;把此前除了押韵外,在格律上没有任何束缚的自由诗称为古体诗或往体诗。后人沿用了这种说法。


    近体诗的一般特点是:


    1.字数固定。五言律诗是五个字一句,八句共四十个字;七言律诗是七个字一句,八句五十六个字。五言绝句是五个字一句,四句二十个字;七言绝句是七个字一句,四句二十八个字。此外还有长律(或称排律),指句数在八句以上的律诗。《千家诗》没有选入这类近体诗。


    2.以平声字押韵。所谓押韵,就是把诗歌中同韵(指字的韵母相同)的


    字放在句中相同的位置上。近体诗的韵脚(指押韵的字),一般出现在偶句的末尾。如晏殊的《寓意》:


    油壁香车不再逢,峡云无迹任西东。


    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。


    几日寂寥伤酒后,一蕃萧索禁烟中。


    鱼书欲寄何由达,水远山长处处同。


    诗中打“△”符号的字都是韵脚,韵母为“ong”,除首句用韵外,都出现在偶句的末尾。


    近体诗押韵有严格的规定:①律诗中的首句必须用韵。如上面的《寓意》首句就用了韵,当然有的首句不必用韵。②不论首句是否用韵,诗的偶句(律诗中的二、四、六、八句)必须押韵。③一韵到底,一首诗中不能用两个或多个韵。④韵脚必须用同一韵部的字,不能用邻韵(首句除外),更不能回声通押。⑤必须选平声字作韵脚。


    3.律诗必须有对仗。诗词中的对偶称为对仗。对仗是指同类的词两两相对,即名词对名词、动词对动词、形容词对形容词、方位词对方位词、量词对量词。如山—水、花—草、上—下、东—西、天—地,一—多,等等。律诗中的对仗一般出现在颔联(三、四句为颔联)和颈联(五、六句为颈联)中。如刘克庄的《冬景》:


    晴窗早觉爱朝曦,


    竹外秋声渐作威。(首联)


    命仆安排新暖阁,


    呼童熨贴旧寒衣。(颔联)


    叶浮嫩绿酒初熟,


    橙切香黄蟹正肥。(颈联)


    蓉菊满园皆可羡,


    赏心从此莫相违。(尾联)


    这首诗的颔联、颈联用了对仗。其中第三句的“命仆”与第四句的“呼童”对仗,“安排新暖阁”与“熨贴旧寒衣”对仗。第五句的“叶浮嫩绿”与第六句的“橙切香黄”对仗,律诗中常见的是中间两联(颔联和颈联)对仗,但也有前三联均用对仗的,如岑参的《和贾舍人早朝》:


    鸡鸣紫陌曙光寒,


    莺啭皇州春色阑。(首联)


    金阙晓钟开万户,


    玉阶仙仗拥千官。(颔联)


    花迎剑珮星初落,


    柳拂旌旗露未干。(颈联)


    独有凤凰池上客,


    阳春一曲和皆难。(尾联)


    也有后三联用对仗的。如杜甫《秋兴八首(其五)》:


    蓬莱宫阙对南山,


    承露金茎霄汉间。(首联)


    西望瑶池降王母,


    东来紫气满函关。(颔联)


    云移雉尾开宫扇,


    日绕龙鳞识圣颜。(颈联)


    一卧沧江惊岁晚,


    几回青琐点朝班。(尾联)


    甚至还有四联全用对仗的。


    此外还有偷春格和蜂腰格。偷春格就是第三联用了对仗,而第二联不用,第一联却用对仗。蜂腰格是指一首律诗中仅有一联即颈联用对仗。


    4.有一定的平仄格式。五律、七律、五绝、七绝都有四种基本的平仄格式。读者可结合诗篇自己体会。

更多